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能源安全保障四方面发力 迎峰度夏五处着手——国家能源局详解今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

2023-04-17 17:0122440

    能源安全事关全局。眼下正值迎峰度夏的准备阶段,今年夏季电力保供是否充足?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背景下,我国能源安全是否有保障?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迫在眉睫,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遇到哪些瓶颈?

  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在国新办12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回应了上述关切。

  四方面发力保障能源安全

  “当今世界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加,不断冲击全球能源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去年以来,在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形势下,我国以能源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了能源供应的量价齐稳。”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说。

  未来一段时间,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新能源安全替代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化石能源还需发挥兜底保障作用,部分能源技术装备尚存短板,极端天气对能源稳定供应的影响日益凸显,给能源安全带来了多重压力。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从四个方面着手保障能源安全。一是立足国内,多措并举增加能源供给能力,加强煤炭先进产能建设,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强能源储备能力建设。二是提升能源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加强关键技术攻关,补齐产业链短板。三是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使能源消费越来越多由非化石能源保障。四是强化能源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继续制定和实施相关的能源保障预案,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

  迎峰度夏五处着手

  “今年预计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将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说,据研判,今年我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部分省份在高峰时段可能会出现用电紧张,国家能源局将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做好电力供需形势常态化监测工作,迎峰度夏期间,按照“一省一策”抓好电力保供工作。汛前继续密切监测云南、贵州等地的来水情况及供需形势,充分考虑汛期来水的不确定性,提早准备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

  二是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确保电煤充足供应。重点保障电煤供应的量、质和价。督促指导地方加快建设煤矿手续的办理,推动已核准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在建煤矿进一步优化工期安排,尽快投产达产。督促各省份密切跟踪电煤中长期合同协议保质保量签订和履约情况,积极做好督促落实和协调工作。

  四是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督促发电企业落实电煤、燃气的稳定供应,保质保量签订电煤和燃气的中长期合同协议,并加大力度监管履约情况。督促发电企业强化生产运行和设备的运维管理,坚决服从调度指令,确保发电机组顶得上、发得出、稳得住。

  五是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督促地方引导社会支持、理解、参与需求侧响应,进一步提升需求侧响应能力,有效消解高峰时段压力,督促地方进一步优化有序用电方案并精准细化执行。

  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三个挑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三方面挑战。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介绍,第一个挑战体现在并网消纳方面,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传统电力系统在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方面已不能适应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要求,在局部地区新能源并网消纳压力比较大。

  “要素保障是第二个挑战。”李创军说,新能源发展土地需求大,要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需要在用地用海、生态环保等方面进一步与相关部门加大政策衔接协调力度。

  第三个挑战是消费利用。为积极适应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新要求,需要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消费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

  针对上述挑战,国家能源局将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统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完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制度,抓紧出台可再生能源绿证全覆盖、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相关政策,明确绿证的权威性、通用性、唯一性和主导性,扩大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新华社)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极端大气河事件将随温度线性增长
7月1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首次利用涡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对未来增暖情境下极端大气河事件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在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全球变暖下的极端大气河事件》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0评论2023-07-04537

覆盖2700家,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上线
由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基金会)、万科公益基金会、明善道(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三方发起共建的中国环保公益组织数据库正式上线。数据库收录了2022年“中国环保公益组织现状调研”覆盖的约2700家环保公益组织的相关信息,如组织信息(包括组织名称、组织类型、成立日期、工作领域首选项、工作领域次选议题、工作手法、联系方式等)、数据信息等。参与首年调研执行的34家枢纽组织将成为数据维护员,共同建设、管理、维护这一环保公益行业基础设施。

0评论2023-07-04512

黄江:完善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入河
6月以来,黄江生态环境分局对龙见田水沿河企业、板湖河沿河餐饮店逐一排查污染源,完善企业雨污分流改造,确保零污水直排入河。

0评论2023-07-03525

贵州省黔南州印发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22〕15号) 精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结合我州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0评论2023-06-29571

4.05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陕西水环境综合治理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下达我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4.05亿元,资金量比去年增加超过10%,在去年突破3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0评论2023-06-29648

焦化行业将开启超低排放“大改造” 焦企产能优化忙
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公开征求《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于6月28日截止。焦化行业将进行超低排放“大改造”。

0评论2023-06-29560

垃圾分类既要多管齐下也要久久为功
会说话的垃圾分类机器人、装载芯片的垃圾桶、AI图像十秒识别厨余垃圾……日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代表走进城市云脑平台、静脉产业园等地,点赞西海岸新区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的好经验与好做法。

0评论2023-06-28592

内蒙古乌海“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让大气污染无处遁形
小到公园小区、大到全市范围的空气质量状况均可“一屏所见”。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乌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监测中心,自治区首个“空天地”一体化立体大气监测平台的强大功能令人印象深刻。这个平台既可以全方位实时监测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又能分析研判、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大气环境问题,为乌海市持续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手段。

0评论2023-06-28516

开封市市长李湘豫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
6月25日,开封市市长李湘豫来到惠济河畔,就推进惠济河综合治理工程开展现场办公。他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持续改善惠济河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开封。

0评论2023-06-28511